9月4日至6日,我校"结伴前行共芸窗·全球融合学习"实践团相关活动在香港顺利开展,活动充分结合团队成员学科专业,由"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学术交流""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术交流""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等板块构成。
本期全球融合学习我校实践团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苏海洋大学、南京传媒学院的优秀师生结伴前行,活动得到了江苏省妇儿基金会、江苏省同读好书共芸窗研究院、结伴前行中心、南京市结伴共芸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南京市建邺区关爱下一代公益发展中心、"爱心对半分·爱心康康卡可持续发展赋能包"等单位与项目的支持与指导。
("结伴前行共芸窗·全球融合学习"实践团升旗仪式合影)
9月4日上午,活动在香港中文大学升旗仪式中拉开序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及港中大校旗在国歌奏唱中升起,港中大校董会主席、校长、清华大学相关领导等共同出席升旗仪式。怀爱国之心、扬报国之情、立强国之志,庄严的升旗仪式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主基调。
("结伴前行共芸窗·全球融合学习"实践团在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开展交流)
("结伴前行共芸窗·全球融合学习"实践团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合影)
9月4日下午,我校实践团与江苏高校师生共同赴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开展学术交流。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是香港浸会大学的王牌学院,也是大中华地区顶尖传播学院之一。交流会上,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多位教授就传理学院相关情况、所研究方向进行介绍,参访团中新闻传播、传媒、公共艺术等各相关方向的老师、同学也纷纷结合各自专业做了交流分享。会后,在浸会大学老师的带领下,江苏高校师生共同参观了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实验室、直播间等。期间,各方就加强学科专业互动、促进交流互访等开展了深入沟通。
("结伴前行共芸窗·全球融合学习"实践团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合影)
随后,江苏高校师生来到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学校师生代表交流互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传播教研学术机构之一。交流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代表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就学院相关情况、各自研究领域的情况进行了介绍,江苏高校师生也分别结合各自专业做了交流分享。随后,大家一同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期间,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还就用"社会企业"的模式开展新闻传播研究进行了经验分享。
9月5日,由香港中文大学与清华大学共同主办的第六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在香港中文大学正式召开,我校"结伴前行共芸窗·全球融合学习"长期实践团受邀出席。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出席并致开幕辞。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致辞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表示,适逢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六十周年,世界公益慈善论坛在港举办意义非凡。公益慈善是人类道德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无数领域展现出其强大的力量。香港中文大学作为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香港秘书处,对推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责无旁贷。期待以论坛为平台建立全球性的合作网络和伙伴关系,共同制定更有效的策略和计划,让公益慈善惠及更多的人。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致辞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表示,公益慈善事业进入了新的时代和发展阶段,社会公益和慈善日益呈现出新的特点。新时代新征程,清华大学秉承立校以来的公益慈善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他强调,论坛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凝聚共识,深入研讨形成体系性、开创性成果,为亚洲乃至世界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中国经验,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公益慈善发展。
第六届世界公益慈善论坛嘉宾分享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善世界 创未来",设有"善于应灾""世界华人善行动""她慈善,她力量""互联网慈善""慈善与青年行动"等五个议题。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北美、欧洲、东南亚、企业界、学术界及社会福利界以及联合国卫生组织等机构的海内外嘉宾共200余人集聚一堂共襄盛举。论坛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形式举办。
我校参会代表王辰瑶教授与硕博代表团
我校新闻传播学院王辰瑶教授与硕博士代表封丽、翁玮、何源、黄玺澄受邀出席本次会议。她们表示,公益慈善探索研究是一个很有广度的话题,通过这次学习收获颇丰,希望未来能够结合新闻传播学科研究继续探索,争取做出实效。
更好的公益慈善需要结伴前行。2019年10月,江苏省妇儿基金会与我校等第一批15所高校共同发起"高校公益基地",并在南京艺术学院正式启动,共同实施"助学就业、创新创业、结伴前行"三大计划,并以"结伴前行计划"为抓手,以"结伴前行中心"为品牌运作主体,不断邀请新的高校加入、并发展幼小初高加入"结伴前行 友好学校"的同时,推动头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与大学生结伴前行,并以提供一批校外长期实践场地、资助一批项目筹款官、支持一批高校公益团队、提供一批公益创业实践导师等形式提供助力,共同"以所学、做深耕,研发高质量公益项目,并着重结合幼小初高实施",有益升学就业创业的同时,启蒙公益的未来人。
做好公益慈善只有捐赠是不够的。高质量研究课题的发掘,以及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赋能,都是捐赠以外的重要课题。人类文明是本书,研究和推进公益志愿项目、就业创业项目、实践项目、高质量硕博士研究课题以及乡村振兴等主题公益的高质量发展与自我造血,需深入了解所研究课题在全球的发展现状、在各细分领域探索的前沿进展、熟悉"消费帮扶""社会企业""以购代捐"等模式的机理与应用,探索"阵地专项、产品专项、人才专项"的合作等。为此"结伴前行中心"推出"爱心对半分可持续发展赋能包"并常设"结伴前行共芸窗·全球融合学习"等系列项目,助力高校端团队开展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共同深化创新,助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部分来源: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